会计准则在衡量金融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什么样的会计标准。
PMI明显走强,而且新订单回升幅度强于产出。一旦突破,说明中国经济企稳回暖更加明显,市场信心显著增强。
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而据海关统计,今年8月份,中欧双边贸易增长3.2%,出现小幅回升。从最新公布的一揽子数据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得出上述判断。专家表示,目前来看,我国仍需保持延续、温和的稳增长政策的同时,增强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平衡固定资产结构、解决过剩产能。温和稳增长政策仍需延续一揽子经济数据反映出的向好趋势,能否延续至年底?在经济学家张卓元看来,仅凭一两个月的数据还不能判断经济态势,未来仍待更多数据验证中。
另外,国家统计局昨日同时公布的数据还包括,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4%,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张卓元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在未来,我国仍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并避免更多资本进入过剩产业。在姜毅看来,经济带将不仅为中亚打开对外交往的新窗口,还将影响包括东亚、南亚、西亚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并最终像古丝绸之路一样,辐射东欧、南欧,形成联动发展的网络。
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联通亚欧的经济大动脉,一路使节、商队川流不息。睦邻和邻是中国的一贯政策,当前西方经济相对困难,对周边合作就更加重视,陈凤英分析,正如美国致力于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即使深陷危机但仍在扩编,每个国家都会首先建设好自己的周边,只要有良好的经贸环境,安全合作也就寓于其中了。中亚地区的先天不足是缺少一个出海口,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姜毅告诉中新社记者,坐拥丰富自然资源的中亚地区,其最大掣肘在于对外联系网络不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对中新社记者分析,中亚要使自己与区域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在一起,一项重要条件是实现交通的便利。
以农业为例,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看来,交通的便利将进一步延伸至贸易、投资的增长。
在多位专家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形成联动发展网络,首先应打通互联互通环节。对此,陈玉荣认为,金融环节障碍的打通,将极大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正如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的交通便利化协定,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前接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亦提出加紧研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以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
这一数据有理由让人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30亿人口市场的对接充满期待。无疑,这将联动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使得辐射太平洋至波罗的海间亚欧大陆共振。两国盛产棉花,质量优良。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可以节省中间环节、避免汇率损失,降低流通成本。
而中国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能够助力中亚铁路、公路、航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王剑辉认为,9月CPI涨幅可能跟8月份相差不多,但从10月份开始CPI会继续回升。
不过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由于猪肉价格延续上升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8月份CPI涨幅可能会有所上升,预计涨幅在2.8%左右,环比也会有所回升。据他分析,影响下半年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能源和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天然气和水价可能存在调价的压力都会对物价上涨有所推动。
四季度涨幅走升或破3% 专家称总体可控几乎所有机构和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的专家都认为,随着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代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持续回升,下半年物价涨幅肯定会明显高于上半年,继续走升。预计8月CPI同比涨幅可能会降到2.5%,环比会小幅上涨。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受猪肉、蔬菜价格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8月CPI仍会明显上涨,但由于翘尾因素大幅下降,涨幅可能小幅降至2.6%。但由于是反弹性的压力,下半年的物价压力总体可控。周景彤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判断,下半年CPI涨幅肯定要高一些,但不会太多,全年涨幅会在2.6%左右。下半年货币环境不会太宽松,整体物价压力不是很大,基本可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8月CPI涨幅为2.6%。他也预计8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6%。
此外中金公司报告、申银万国和海通证券均预测,8月CPI同比增长2.7%,与7月持平。他认为,油价上涨对CPI会有所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
华创证券和联讯证券等机构则预测8月CPI同比上涨2.5%。一方面蔬菜价格和猪肉等食品价格下半年上涨还会继续,另外国际原油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
下半年对食品价格带动比较大的仍是蔬菜和猪肉价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8月蔬菜价格出现持续上涨,鸡蛋、猪肉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专家认为,下半年CPI涨势还会走升,四季度存在涨破3%的可能,但物价压力总体可控。另一个是年中以来开始进入猪周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他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上升会比较明显,可能突破3%。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生长和运输,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可能上涨。
周景彤告诉中新网财经频道,8月份物价的翘尾因素比7月份明显减小,由1.7下降到1.1,下降了0.6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大降 8月CPI涨幅或微降至2.6%数据公布前,多家市场机构已发布报告预计,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6%。
同时,受猪肉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也将继续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8月上旬蔬菜、肉、蛋价格比7月均价出现上涨,涨幅超过2%,禽、水产、豆制品均价继续上涨。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推升8月份CPI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恶劣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和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困难,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8月份的CPI数据而人民币交易量的增加不仅仅来自全球贸易背后的企业客户,也来自强大的投资者。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首次超过瑞典克朗、港元进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榜单,成为世界第九大交易货币,日均交易额占全球交易总量的2.2%。
国际清算银行于1930年5月成立,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中央银行与代表美国银行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和芝加哥的花旗银行组成的银团。由于离岸人民币交易的增加,人民币交易地位已经从2010年4月的第17位跃升至全球第9位。
国际清算银行今晨发布的是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反映了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快速增长。
2013年,人民币日均成交额已经从2010年4月的340亿美元飙升至120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今晨发布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首次跃居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位列全球第九。